English

编辑手记

1999-03-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潘岳 我有话说

1.众说纷纭的兰登书屋“世纪百部英语经典”传入中国文化界,很多业内人士立即以自己的敏锐触角感受到了一个新的大市场,将其视作一份购买国际版权的图书目录。这种做法固然无可厚非,但为人民服务的方式不一定都是经济行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美国人的评选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中国国情?中国人是否有必要、有资格、有兴趣指点江山,评选自己心目中的20世纪文学经典?尽管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VCD、卡拉OK等现代化娱乐手段在中国开始取得压倒优势,但读书作为一种传统爱好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仍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让这种重要性适当地得以张显,这就是我们举办这项活动的初衷。

2.年初,在本次活动的试调查阶段,有很多朋友问及标准问题。我们的回答是:没有标准;完全应当依照自己的喜好、趣味作出选择,而不必去理会所谓公论和定评。舍此,我们无法了解到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在读者心中是最好的。本刊常设“我心目中的20世纪文学经典”专栏,不仅是想把本属于个人的丰富美妙的阅读体验变成广大读书人共享的财富,还希望大家踊跃探讨各自的评选标准,给20世纪文学定义。同时,我们也欢迎针对这项活动本身的“说三道四”。

3.文学对个人心灵的纯洁、感化和启迪是任何新生事物都无法取代的。文学是开放的,交流是美好的,与他人分享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分享独特的口味和偏好也是件非常有趣和有益的事。从目前的情况看,没有两份答卷是完全相同的,即便是同一部作品,在每个读者眼里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们不想让这些美好的东西在商品大潮中流逝或湮灭,也不希望它们总躲蔽在每个人的心灵一隅不见天日。

4.近年来,学术界有闻经典二字即色变的气氛,许多人因而轻易不愿抛头露面,抽时间跟大家度过轻松的一刻。我以为这种放弃言论自由、忽视感性与个性,进而远离了文学的本原的现象,是很令人悲哀的。文学是永恒的,不是赶时髦,学术界此起彼伏的热点不能代替文学。我们主张畅所欲言,在文学面前人人平等,专家没必要害怕被人骂作业余和个人化,普通读者也不必担心不够权威和专业。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非常赞同戴锦华教授的话。

5.一个使本次活动略显不合时宜的事实是,90年代人们已经很少读文学了。我们希望本次活动有助于重新倡导读书运动。在许多人努力把书业仅仅变成一种商业运作的今天,在未知的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用一句说环保的时髦广告说就是,“还我们一片蔚蓝的天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